rss
    0

    历史学领域有哪些笑话? - 知乎

    2024.04.02 | admin | 13次围观
    历史学领域有哪些笑话? - 知乎

      相关问题有没有哪些笑话只有学历史的人才能看的懂?

      常凯申

      在历史学领域,费正清是当之无愧的冷笑话之王,试举一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掀起一股讨论热,批评政府失败的外交政策,试图找出到底是谁把中国大陆给弄丢了。几名中国通外交官——范宣德(John Carter Vincent)、谢伟思(John Stewart Service)戴维斯 (John Paton Davies)——曾经主张在国共之间保持灵活政策,不应该无条件支持蒋介石,结果被麦卡锡指责为共产主义的帮凶、美国对中国政策失败的罪魁祸首。当时媒体把针对他们三个人的调查总结为”三个约翰弄丢中国“。(因为三个人名字都是约翰)。

      费正清在1946年9月曾经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美国在中国的机会》,里面提出一个问题:美国在中国内战中支持国民党政府是否明智? 他明确表示答案为否。结果在那场”谁弄丢中国“的大争论中,费正清也被调查。于是有好事的媒体把标题改为” 四个约翰弄丢中国“ (费正清的英文名是John King Fairbank)

      后来马若德问费正清对“四个约翰弄丢中国” 有什么评价,费正清回答:“我觉得不是四个约翰,是五个约翰弄丢了中国。” 马若德问他还有一个是谁?费正清说:John Kai-shek。

      费正清特别喜欢这个梗,后来又玩了一次。1962年10月2日,他给东亚研究中心提交一份《给东亚研究中心执委会的备忘录》,落款自称是蒋介费”(“Chiang K'ai Fairbank”)。

      公子子楚为安国君之中子,为秦质子居于赵。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观察到中子衰变为质子。

      实名反对以下大多数回答。“历史学领域的笑话”不等于历史段子。

      历史学领域的研究,一般都是很认真的,但是如果能研究成笑话,那肯定是出了大问题,所以才贻笑大方了。

      比如杨奎松的“苏联援助东野800辆坦克600架飞机”,是信了中苏交恶时候苏联吹的牛X。

      比如张邦炜的“北宋耕地有1500万顷(13.1亿亩)”,是把《宋史·食货志》里“赋税所不加者十居其七”的约数当成确数算的。

      (张邦炜在他后来的论文里自己挂自己,也算是颇有勇气了)

      以上这些还可以说是一时失误,但是下面这些,就一个比一个过分了。

      比如萧建生的“宋朝时平均每个农民每年生产粮食为4158斤”,比1980年的数据还高,作者干脆承认是估xia算che,还大言不惭“估测不会离谱太远”。

      比如江西师大硕士生江佳丽的论文《抗倭援朝时期明、鲜与明内部矛盾探析》抄了 @马伯庸 和 @汗青 的《帝国最后的荣耀》。

      比如河北大学硕士生赵寅达和副研究员丁建军的《宋太宗朝军功虚报现象钩沉——以土墱寨、唐河、徐河三次战斗为考察中心》,抄了百度中世纪吧的文章。

      比如中国海洋大学某位硕士生的论文《郑迥抵抗萨摩侵略的研究》,洋洋洒洒写了快五十页,没发现这人其实叫郑迵dong不叫郑迥jiong。(世一大表示关切)《全浙兵制考》卷二《近报倭警》郑迵显彰碑

      (详参《“郑迵”还是“郑迥”——一个尴尬的问题》)

      比如浙江大学某位硕士生(还是韩国留学生)的论文《再论明代兵部尚书石星在朝鲜历史上的地位》,脚注里公然把网易博客当来源引证;而且睁眼说瞎话说什么“未见更多的资料记载”石星其人,生生把《明史稿》和《畿辅通志》的《石星传》无视了。

      再比如各种瞎**翻译的:

      内蒙古师范大学某位硕士生的论文,abstract是机翻的,把“大明闻报”和“遁海归国”翻译成了“daming smell quote”和“dun sea to return home”.

      门修斯(Mencius)的格言“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太阳,居于民众之上的也只有一个帝王”

      ——《民族-国家与暴力》,胡宗泽、赵立涛翻译

      (孟子的“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施米特引用了中国诗人昆仑的诗句来展望这种世界革命或战斗下的真正的政治的斗争和和平:把革命和战斗的火种当礼物,一把送给欧罗巴,一把送给美利坚,一把留给中国自己,这样和平才会来主宰世界。

      (《念奴娇·昆仑》:“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同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陆兴华

      《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原来只有两章,分别关于中国大陆及港台学者和俄罗斯及苏联学者的研究,后来王奇加入关于西方学者的第三章时,因时间仓卒而来不及校对。该书由中央编译出版社于2008年10月出版,2009年6月被发现书中第三章多处错译人名、期刊、书名、出版地和出版社,其中包括把英文资料中的Chiang Kai-shek(蒋介石)误译成常凯申(第82页)。

      作者王奇,是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

      我觉得学风要是再这么下去,历史学领域这五个字,就快成笑话了。

      一年多之前,在国家博物馆产生轰动的“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文物特展,应该还有不少朋友记忆犹新。这部号称由大英博物馆馆馆长和400多名专家历时4年编纂而成的巨著自2010年问世以来屡屡再版,可谓畅销海内外。

      本人当年的确也买了一套,细读之下有一个地方总让我疑惑不解,书中“新罗瓦当”那一篇,在叙述新罗首都庆州如何繁荣昌盛时,举的例子是当时庆州城内共有17万栋房屋...

      虽然彼时还没有入韩国史的坑,但基本历史常识我还是有的。都城内的人口有记载也就罢了,连多少房子都有记录那还真的是非常罕见。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之下,我一直想要找到这个记载是从哪来的?不过就和上文说的一样,彼时还没入坑,也不知道从哪找起。过了一年多,我在看【朝鲜半岛古代建筑文化】这本书时,偶然发现了其中一句注释:“新罗全盛之时,京中十七万八千九百三十六户,千三百六坊,五十五里。”——【三国遗事】

      原来书里是把东亚文献里的这个“户”字,理解成了房子,从而得出了新罗首都有17万栋房子的说法。。。。

      ps:根据大佬 @kintana moro 找到的原文:「The capital Kyongju consisted of 178,936 houses」

      看来是出口转内销时候的二次翻译错误哈哈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